教他们识字,几人没跟父母说,墙壁上,排了几排父母口中的鬼画符,繁体字在最下边,对不识字的父母来说,那几个字,也跟鬼画符没区别。
“为什么不跟阿爹阿娘说呀?”王依依刚点头,二哥也小声的问。
王依依听了,同样小声回复:“小山村那个大夫,他识的字不多,我怕教坏你们,阿爹阿母知道了得骂我。”
原身是村里长大的,哥哥不识字,没道理她会,王依依找的借口,是小山村的大夫,说自己偷摸跟他学了几天。
说完后,王依依语气恢复正常:“都会背了嘛?”她指了指墙上的乘法表。
这东西,她小时候为了背,可费了不少九牛二虎之力,三个哥哥好歹是大人,想着他们学东西,应该比小孩子容易。
三个哥哥听了,齐齐摇头,还不会。
王依依刚冒出来的想法,也被打破了,虽然不会背,但好歹是能认识了,慢慢来吧。
天黑后,王依依开始教家里人和面,忙完回厨房,把今天买的猪骨,放在锅里熬汤。
一碗面,精华在汤里,汤不好,面的味道也会打折扣,这也是王依依买猪骨、跟锅的原因。
王依依熬汤,阿母也跟着走进来,坐在王依依旁边:“过几日我跟你阿父先回去,地化冻了,要翻地种粮。”
家里还有十多亩地,要种白菜、萝卜、黄米,种了地,还要翻新房子,事情多着。
往年有三个哥哥在家,光种地也要种半个月,如今三个哥哥在镇上,光靠两老,肯定是种不完。
想了想,王依依缓缓开口:“阿娘,家里房子先别翻了,等店里找些银子,晚些再翻。”
阿母听见,拍手拍了拍王依依后脑门。
自从出嫁后,她算是发现了,王依依越来越爱操心了:“放心吧,农忙过了再翻,到时候村里会帮忙的。”
阿母轻拍了几下,逗弄孩子似的,说话语气也很温和。
王依依找不到理由反驳,现目前,店里赚不了多少钱,她提修房子,父母肯定不会同意。
可农村的矛草屋,只有夏天住着是舒服,毕竟凉快,但一到冬天,茅草承受不住雪重量,多少都会塌。
青瓦房,家里肯定是要修的,不然哪一天房子塌了,木材砸上人,那才是真亏大发了。
想着修房子需要的银钱,王依依惆怅了不少,叹了口气,往灶里加了根木材。
“阿娘,家里的地也少种点吧,哥哥们都帮不上忙。”
话落,阿母狐疑的看了几眼王依依:“你现在想事情怎这么多?别担心家里,有我跟你阿爹。”
王依依默默叹了口气,心里想的还是家里太穷了,不管提什么意见,她说出口的话,都不受重视。
锅里的汤,熬出香味后,王依依把灶台周围的易燃物品,搬远了些,又把灶口的柴火,全推进灶里,招呼一家人休息。
第二天,一家人卯时起床,打着火把,开始揉面包包子,蒸馒头。
王依依把昨夜熬过的骨头汤,加了柴火继续熬,直到忙完,馒头也蒸的差不多,正式开门营业。
一打开门,店铺门口就站着一个妇人,是头两天,王依依喊她阿姐的妇人。
看见人,王依依就笑咪咪的喊人:“阿姐,你今天也来这么早。”
妇人也喜滋滋的看王依依,冲王依依嘴甜这个劲,她怎么也要来捧场,反正几个包子也没多贵。
“你这儿,离我那儿远,早点来买,早点回去吃。”妇人笑着回话。
王依依听了笑容更甜,自从那天叫了这妇人阿姐,她每天都会来一趟,也算是店里第一个老顾。
“今天店里做了新吃食,阿姐尝一碗再回去吧,第一碗不用银钱。”聊了几句,王依依开始推荐自己的面条。
妇人知道王依依是想让自己,给她试新品,点头同意了。
妇人一点头,王依依立马招呼大哥,让他搬桌子到外面去,凳子,则是用挑来的柴火替代的,王依依还没有多余的银钱买凳子。
煮面条很简单,葱花、猪油和白菜打底,再用清水煮二两面,挑进碗里,面汤,用的是熬好的骨头汤。
一碗面,几分钟就能出锅,面做好,王依依端着轻放在妇人面前。
面条端上来,妇人见了愣神不少,这吃食,她在镇上没见到过,原以为是疙瘩面,没成想居然是条状的吃食。
妇人拿着筷子一时没敢挑,只因这面食,不仅闻着香,汤里还能看见油水,就是卖疙瘩汤的,也不舍得放这么多油水。
这一碗,怎么也要十多两吧?妇人看着王依依,有些疑惑:“你确定我吃这碗不要银子?”
“阿姐,你这还不信我,当真不要银子。”王依依满脸诚恳,语气却有些俏皮,一副不被人信任,而不开心的模样。
她心里却想着,店里没多少户,眼前的妇人,衣服干净整洁,又能每天花十文银子买包子,可见家里也不差。
第19章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